音樂屋
建築為樂器:音樂家之屋
音樂屋是一對音樂家夫婦的住宅,座落在台北市士林區老舊巷弄間的透天厝。設計概念由樂器出發,將夫妻倆共同的音樂室兼演奏廳,設計為通透的「造樂」空間。將可發聲的「音樂盒」貫穿建築體中央三樓的位置,透天厝五層樓的混凝土結構因而成為了一個「混響室」,把建築體引申為樂器。音樂屋設計概念表達了屋主的信念,即音樂的表現不應該隱藏在封閉的隔音門後,而應該沉浸在日常生活中。為此,音樂屋建築本身變成了一種空間樂器:是一個音樂自由流動的地方,人們可以在房子的任何角落欣賞音樂,無論是做飯、吃飯、洗澡、坐著還是躺著。
音樂盒內設計有演奏廳式座椅,可容納小型正式演奏會和即興聚會。它與上下樓層相通,是公共和私人空間的介面,也是一個連接所有樓層的垂直聲光之道。音樂盒由400 片活動胡桃木門片構成,演奏音樂藉由在音樂盒外混凝土主體結構的空間中迴盪,可以傳動到不同的樓層;即使兩位主人在屋內不同的角落活動,仍可繼續激盪彼此的音樂能量。音樂盒的各個活動屏幕系統,可依屋主心情獨立打開或關閉;也可根據空間使用和場合,讓音樂「諧調」進出,像調節音響一樣,可將音樂留在音樂盒裡面,減低干擾其他居家空間,或將音樂全開式的播放,讓樂音流盪在整間屋子。
建築外觀引用了五線譜的概念,將立面開窗轉化為樂譜上跳躍的音符,不受屋內主副空間的分配所限制,而不規則的窗面在採光上也打造了室內空間的律動。一樓的會客空間則使用黃銅和軟木等常用於樂器的材質,是樂器作為建築的更進一步的呈現。在地下室可容納1,500瓶的酒窖設計靈感來自於在酒杯中搖晃的紅酒,大曲面弧形與紫紅色,是結合了夫妻最喜歡的顏色,與對葡萄酒的熱愛。
「音樂屋」設計是以屋主的生活精髓——音樂作為核心的建築策略。空間裡流洩的樂聲和光線,賦予這棟藏身於巷弄之間的小巧樓房獨特的節奏與質感,用建築說出家屋所承載的記憶,以高度個人化的空間故事串連起屋主的專業、嗜好、生活與未來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