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蟲屋
以軟/硬殼圍護之 80%半戶外居所
台灣東部的太平洋海岸是一片翠綠的亞熱帶地區,遼闊的海景當前,卻也常是強勁颱風登陸之處。甲蟲屋是為害怕昆蟲的屋主建構一個在都蘭山上可以享受東海岸美景的週末居所,在體驗台東戶外生活的同時,不受颱風或昆蟲的威脅。設計靈感來自於甲蟲的構造:外部的硬殼用以保護底下柔軟的薄膜翅膀及内部身體,飛行時硬殼與薄膜各自展開,著陸時兩者則合為堅固的一體。甲蟲軟硬分工、各司其職的身體機能形式成為了甲蟲屋建築設計的概念,在保護居家安全的同時,可讓内部生活功能及空間得自在靈活的運用。
基於台東的宜人氣候,將300 平方公尺的住宅面積之百分之八十規劃為半戶外空間。建築最外層的玻璃纖維格柵與防颱捲門在颱風來襲時可以完全關閉,保護整棟建築及散佈其內的戶外家具與生活配置。建築內層則全面由遮陽網及防蟲紗網覆蓋,防止蚊蟲入侵。軟硬的雙層結構形成了建築體及其空間組織,有了堅硬外殼的庇護,內殼的柔軟紗網層也不會被因颱風捲起的枝幹雜物等破壞。在軟硬的雙層結構之内,客廳、廚房/ 餐廳、臥室、浴室分別設計為四個工廠預製的獨立箱型結構,以有機的排列形式,自由定義了半戶外的開放生活空間。生活功能箱體的3×6 公尺大小也控制在可運輸的尺寸與載重範圍內,以降低建築行為對基地環境的衝擊。
建築空間組織建立了對流通風機制來對應台東高溫潮濕的熱帶氣候,以達到有效室內溫度控制。四個生活功能箱體結構各自配有獨立的分離式冷氣,在必要時可局部起動,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空調使用。建築外殼輪廓面向太平洋擴展開,高低起伏的屋頂稜線設計反映了後方的都蘭山脈,把建築形體融入台東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裡。內殼遮陽流蘇網到了晚上,把建築變成燈籠,依在山腳下微微發光。設計概念從基地位置與氣候環境出發,透過建築重新詮釋綠建築的意涵,創造融入自然的有機建築。